top of page
上熱下冷
推不動的行動支付
新冠肺炎(新型冠狀病毒,COVID-19)肆虐全球已逾兩年,減少人際接觸成為日常。支付工具數位化可以減少現金接觸,凸現無現金交易的優勢。自2018年行政院喊出「行動支付元年」的口號,力拼2025年達到90%的普及率,至今歷時三年,在小商家推行依舊困難,試圖藉由疫情作為數位轉型的催化劑,顯然效果不彰。
推動進程

眼花繚亂的QR code
近年,各級政府針對如夜市、 市場等中小零售商家,祭出各種誘因,希望將行動支付服務盡可能推向零售市場末端。
行政院
「行動支付元年」
台北市政府
「無現金城市」政策
水源市場
台灣pay優惠活動
經濟部
「推廣小規模營業人使用行動支付補助作業要點」
2018
2019
2020
2021
2022
2025
90%
即使政府大力推廣行動支付政策,秉持普惠金融的美意,試圖讓民眾皆能享受便利、有效率的金融服務,但市場攤販的實際情況,並不如政府想像中積極。

民眾在傳統市場購物
仍然習慣使用現金交易
市場現狀

市場的主要客群為長輩,使用傳統現金支付仍數大宗。
水源市場自治會會長吳慶祥

十位客人中,可能才一位使用行動支付。
雞肉攤老闆田謹彰
這些3C科技是屬於年輕人的範疇

茶葉行老闆林桂春
時間慢
如何設定
摸不通
沒帶手機
過程多
不會用
現金方便
老一輩
麻煩
數位落差
長輩客群
難適應
不方便
複雜
3C科技
學者
數位落差
推動難
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曾昭玲
傳統市場的消費者以長輩居多,而這類族群即存在數位落差的現象;而在傳統市場經營的商家,也大多以中老年人為主,像這樣買賣雙方都存在數位落差問題的族群,不管政府怎樣去推行,明顯就會變成雙方都不懂得如何去使用。
解決之道
「習慣的養成」
政府
台北市市場處視導 張哲豪
老一輩的經營者在市場工作二三十年,習慣現金交易,對他們而言,接受比較新穎的支付工具難免會卻步。
「我相信只要隨著時間的演進,攤商或是消費客群也會漸漸習慣這種(行動支付)模式,因此我們仍然希望在消費環境當中,要先有這樣的環境讓大家能夠適應。」


















